查看原文
其他

我相信,你们会热爱投票

刘愚er 明白知识圈 2020-08-29


这是刘愚写给明白学友的第001封信,今后他还会给大家写信分享他对于教育,对于知识的思考。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区给刘愚回信哦!✉️

学友们好哇:

我是刘愚。

很多年前,我曾经与朋友一起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一场公益活动帮助一些受困的家庭。参与人数众多,有上万名网友。但这项活动一直受困于一个要命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出钱的网友决定这笔钱该送给哪个家庭。

在微博上,只能采用一种折衷的方式:随机代议制。也就是从参与的人群中随机选出一个委员会,让委员会对我们提交的家庭候选名单投票,投票方法用的是波达计数(Borda Count),勉强算是解决了此问题。为了防止委员会的腐败,一个委员会只能投票一次。

而且,为了让委员会随机产生,清华大学的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主任,还免费为该活动设计了一套随机程序,用于从网友中随机选出委员会。

总而言之,费尽心思。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动辄上万、上十万的人群,如何才能有效地找到人群共识?

这个问题深深埋在了我的心底。

微信出现后,这个问题再次浮出。不要说十个群,一百个群,哪怕是一个群的400多名网友,也无法在网络上实现一些基本共识。常见的情况是,一个群,无论创办者初衷如何,都会很快变成乱哄哄的菜市场。如果有高潮点,可能也仅仅是互相谩骂。

人与人之间,秉性不同,有差异实在正常。所以互相谩骂正常,可重要的是,有没有办法实现共识呢?

这话题非常重要。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关系到我们所选择参与的某个微信群,能不能成为高质量的社群,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一个高质量的智识生活当中去。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直接决定了所谓知识付费年代,是不是真的能存在一款优质的教育产品。

优质的教育产品,按照罗胖子的定义,要兼具「父爱式」与「母爱式」特点。母爱式,指「你喜欢啥我就给你啥」;父爱式,指「相信我,我给你的都是好东西」。

问题是,罗胖子面对他的上千万用户,他如何能知道他这些用户的共同偏好?如果不知道,他如何展现「母爱」?如果不知道,又怎么保证他设计出来的教育产品就是用户喜欢的好东西?他的「父爱」靠啥保证?

一个答案是市场结果。用户愿意掏钱,比任何甜蜜的话都更表现他的偏爱。罗胖子的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如果能大卖,可以间接支持其理论。

当然,如果用严格的逻辑描述,应该这样说:如果一个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大卖,那么「父爱」、「母爱」理论就不能成立;如果此产品在市场上大卖,则其「父爱」、「母爱」理论至少不能说错了,但也无法说就一定对。

因为,包括罗胖子在内,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的企业家,在市场结果出来前,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成功,顶多只能说到「成功的概率可能更大」这样的程度。

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市场最迷人的地方。

所以,在教育产品上的父爱与母爱式表达,其实更是一种品牌表达,并不是在母爱式的共识下生产出的父爱式产品。

共识是事前的,市场结果是事后的。

然而,优质的教育产品,还是应该追求事前的共识。

往深里说,人类最早的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践行的就是「学生决定老师」或者说「学生决定要什么样的师资与课程」的教育过程。虽然教育有精英与权威的一面,往往是学术上沉淀几十年的学者,才能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对的。

但教育的另一面是,如果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是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那么往往教育的效果会很差。

教育的这另一面, 很多先哲都谈过。苏格拉底说自己只是助产士,指的就是他在雅典街头游荡,用各种问题激发雅典公民对世界的真正认识。

 刘愚最最喜欢举苏格拉底的例子,虽然他是被投票投死的,但刘愚认为,正是因为他始终忠于批判与质疑,做知识的助产士,他的教育理念才会成为西方教育的传统和核心。

旧的认知结构如何演化为新的认知结构,如果少了求学者从内心流淌出的真正问题或者意识或者看法,只会将教育过程变成强制灌输。

可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我们在前面所说,有办法实现共识吗?

无论如何,值得尝试。

今天,我们「明白知识圈」就想认真做这样一次尝试。

首先,要有一款工具,能让学友们在线上方便地表达意见,并形成共识。

道理并不难,缺的只是一款能实现投票的工具。

人类在公共事务上形成的智慧,就是用投票机制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而且,为了应对各种场景,出现过非常多成熟的选举/投票制度。只要能转化成一个线上工具,事情也就解决了。

目前微信以及一些平台已经有的投票工具,只是简单多数的投票规则,并不能适用于特定的「学生决定老师」场景。比如,从5个候选老师中选出2个老师这样的场景;或者从10本希望老师解读的候选书目里选出3本的场景。

这样的选举/投票,有一个现成的、成熟的选举制度:单记可转移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STV ),但市场上没有这样的现成投票工具。

只能我们自己开发。当然,我们也愿意自己开发,因为只有我们才最准确的知道我们希望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帮助学友们在教育产品出现之前先达成共识。

这个投票工具,我们已经开发出第一个版本,它就是「明白助手」。它可以初步用于我们的直播间,帮助学友们决定我们应该邀请哪位老师来跟大家互动,应该围绕哪个话题邀请老师。

有了这个投票工具,我们明白就真正成了知识服务平台。只要学友们能形成共识,我们就会尽全力去实现、执行。

多美好。

 程序猿们为了刘愚的投票选老师/主题执念,疯狂加班4个月。目前已有小小的成果,供加入「明白知识圈」的学友们使用。

当然,目前的投票工具,还只是初级版本,还不能实现非常重要的「动议」功能。这个功能,指的是每次投票的候选名单,也可以由学友们决定。这个功能未来一定会出现,但在出现之前,要请学友们容许,由明白来先指定候选名单。

以后,只要学友们的需求明确,我们就会立即响应、采纳,并逐步升级改善我们的工具。我们会引入更多的投票制度——我们的野心是,至少引入15种全球成熟的投票制度,以适应未来学友们创造出来的种种教育场景。

其次,需要找到一批认真的人。

认真的人,才会愿意真的投入到这样一个投票过程。

认真是一种主观态度,无法直接判别。一个简单的方法,还是付费甄别。我们每场直播象征性收费1元,愿意掏钱的人,总比不掏钱的人认真。或者说,不愿意掏钱的人,一定不会认真对待我们的努力。

而要是把不认真的人与认真的人混在一起,结果会与微信上各种已有群一样,最终是认真的人被不认真的人逆向淘汰出社群。

过去的经验是以上看法的注脚。

自从为纪念海子逝世29周年,我们邀请首师大哲学系前系主任程广云教授做客明白直播间开始,这三个多月,我们前后请了14位老师来直播间与我们的学友们交流。愿意参与这种交流的学友们也不少了,分布在我们明白的多个微播群里。

 我们以往的免费「明白微播」与

升级版付费「明白V播」的差异

但因为明白微播群是免费群,所以不认真的人总是偏多(现在谁的手机上不是一堆免费群),时间一长,认真的人也不爱在群里表达了。然后就是发广告贴的人多了、口水话的人多了......最后,作为开放的知识空间,免费群的质量越来越低。

从教育场景来说,一旦不认真,其实任何教育场景都是无效的。所以,当我们的投票工具开发出来之后,着手对我们的学友社群做升级,第一个念头就是,如果您不认真,还是别来了。

哪怕目前的数万名明白微播群学友,被证明只有50人是认真的,我们也愿意先为这50人服务。

说到这,忍不住要引用下我们明白平台的线下产品「讲贯堂」的对联:

同学尽名士,讲贯切磋,如琢如磨,惟热心可与共学;

璧堂叩师儒,辩章悱发,不愤不启,具诚意得入斯堂。

「惟热心可与共学」、「具诚意得入斯堂」,描述的就是「认真」两字。

于是,我们设了门槛,一场直播象征性收费1元的门槛。

这门槛很低很低,但已经足够筛掉绝大多数注定不会认真的人。

但是,对所有愿意交费入群的学友,因为您认真的态度,我们也要表明我们的认真态度:任何时候,只要您对明白打造的知识圈有任何不认同,都可以随时要求退出,全款退出。

因为,我们的理念是:任何共同体,只要不能自由退出,都是流氓共同体。

而且,我们也要时时优化我们的知识圈,因此退款礼送也是我们为自己保留的权利。

您是认真的人吗?您会是我们想要寻找的认真的学友吗?

欢迎继续阅读刘愚的信,了解更多「明白知识圈」的理念。

刘愚的第二封信:501票的故事

刘愚的第三封信:达成共识真不容易

刘愚的第四封信:滴滴与监管,最愚蠢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