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希瑞:1982年的西瓜

姚小红主编 作家荟
2024-09-15


作者:陈希瑞

正月的一天,逢集,我正在“老味道”饭馆吃饭,从外闯进一个小伙来。

我主动跟他搭话,并邀请他一块喝酒。

小伙阴沉着脸,勉强笑了笑,也没客气,坐下就喝,一口气喝了大半杯酒,分明有些醉意。

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小伙叫大春,今年二十五岁,家住河西石门村。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叫小玉。本来说好今天在集上见面,刚开始交流的还不错,就是最后,大春掏出二十块钱,也不说是见面礼,就要塞给小玉。小玉不知所以,没接钱,反而转身就走。

不用猜,大春就知道,人家这是嫌他寒碜。仿佛一盆凉水兜头浇来,大春心里凄凄惶惶,走进饭馆,就碰上了我。

正好,我河东这个农艺师,到河西正要找个当地人做向导,来这里推广西瓜种植新技术。大春一听答应了,说:“你来得正好,反正如今种地自己说了算,种西瓜肯定比种粮食合算!”

于是,大春带着我,来到他们石门村。大春向队长一说,队长摸着头皮说:“如今单干了,种什么自己说了算,我这个队长也不管用了!”停一下,又说,“不过,我可以帮你动员一下!”

果然,在队长的动员下,有十五户表示愿意试试。

我一算,十五户人家,每户平均二三亩,还不到50亩西瓜。

队长是个热心人。他又帮我联系了其他两个队,这样,就有一百多亩西瓜。就连村支书老游,也种了二亩。

当晚,我在大春家住下。

当年,由于风调雨顺,全村100多亩西瓜葳蕤一片,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借着高兴劲儿,我提出了“二八”分成。就是等西瓜丰收了,我要提取百分之二十的分红。大家都说,只要西瓜丰收了,啥都好说!

村里的二寡妇也种了二亩西瓜,一个妇道人家,单门独户过日子不容易,全靠我给技术指导,西瓜这才喜获丰收。卖西瓜,还是我帮她拉进县城呢。

在县城农贸市场,我遇上了大春和小玉。原来,大春的二亩西瓜,卖了个好价钱,余款两千多块钱,他和小玉,高高兴兴去银行存钱。

不光大春,队长和村支书老游,还有村民们,都卖了个好价钱,腰包里鼓了起来。据我所知,有的卖一毛八,有的卖一毛五,最低的,也卖到一毛三。

大家聚集在村头的老柳树下,开心地交谈着,人人显出从未有过的满足。

让我不知道的是,村支书老游在背后开始算计起我来。

村支书老游开始放风说:“一个外地人,怎么能一下子拿走那么多钱?”

是呀,按西瓜亩产七千斤、价格一毛五(取中间价格)计算,一亩西瓜,就是一千多块。全村一百多亩西瓜,就是十万多块钱。如果按百分之二十计算,我就得拿走两万多块。他们呀,哪个不都红了眼?

我这才知道,按照村支书老游的说法,要按百分之十给我报酬,一下子折走一万多。

我不同意。想想我这大半年的心血与汗水,岂不是亏死了?

我找村支书老游据理力争,老游根本不理我的茬儿,最后才缓了口气说:“要不然,召开一个西瓜种植户会议,让大家决定。”

会上,除了大春,那么多人,没人支持我。大春气呼呼地对我说:“他们谁敢不听村支书的话?还不是都得了红眼病?”

我决定去法院咨询一下。头一天去,接待我的一位法官,表示愿意帮我试试。三天过后,等我再去问,那位法官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后来,听人说,法官到村里来调查过,在村支书家里喝了酒。

我决定离开石门村。

第二年,又到了种西瓜的季节,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种啥好。大春问队长,队长问村支书,都说种西瓜好。于是,大家都想起我这个农艺师来了。

可我不能再来了。我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租地种植西瓜新品种,专供给省城。

作者简介:陈希瑞,网名神仙哥哥,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平度市文联戏曲家协会副秘书长,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大地文学》《火花》《青岛文学》《短篇小说》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小说散文1000余篇。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关注《作家荟》

作家荟启事


稿酬规定:

1.2024年2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稿酬5元;一个月内,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采用作品都将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大平台发布,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点个好看,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作家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