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梆子老生赵鸣岐与赵派表演艺术风格

张兰霞 北京戏曲曲艺圈 2019-06-20


自成一格的河北梆子

表演艺术家

教育家赵鸣岐、河北省保定清苑县人

   幼时入奉天(今沈阳)“庆鸣”科班习艺,工文武老生,师从马吉唐。赵鸣岐的功底深厚,14岁时就轰动东北,得艺名“十四红”、“一口红”。他文武兼备,唱做皆能,嗓音高亮挺拔,在东北出科后正值变声期,只能搭京梆“两下锅”班,演唱京剧老生。在变声期过后,他不辍钻研,直到嗓音基本恢复又重新活跃在河北梆子舞台上。出科后,唱腔上他艺宗何达子,取法魏联升并博采“小元元红”等名家之长,后经他苦心研究,调谐音律,形成了赵派唱腔高亢激昂、圆润委婉的演唱特点和表演细腻、身段洒脱的艺术特色,其擅演的剧目有:《走雪山》、《四郎探母》、《调寇》、《杀驿》、《打金砖》、《草船借箭》等。青年时期,主要在东北各地演出,“七·七”事变后辗转于晋、绥、豫、冀等地。他投身革命队伍参加抗战并从事文艺宣传工作,编排了现代剧《白毛女》、《血泪仇》等等。抗战胜利后调入河北省梆子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和团长。后又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梆子科主任。1954年,他在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一等奖。

    赵鸣岐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老一辈艺术家。他的名字早在解放前就响遍北京、天津、河北、东北等地,是河北梆子爱好者的偶像演员。他不仅艺术上造诣精湛,而且以毕生的精力和热情,关注着戏曲事业的发展,对戏曲的改革和创新倾注了毕生的心血。1981年在他70岁高龄的时候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录制了河北梆子《杀驿》、《草船借箭》等剧目,并且在离休后不计报酬在省艺校、省梆子剧院和保定小鸣岐河北梆子剧团等地广泛收徒传艺。我在1982年考入河北艺校后,有幸得到了赵先生的真传,学习了多出赵派剧目,如《捉放曹》、《调寇》、《打金砖》等。在我学习赵派艺术的这些年里,先生在技艺上毫无保留地传授。先生在演唱与表演理论方面的教诲使我们所有弟子受益匪浅,领悟赵派艺术的真谛,深切认识到先生的精湛技艺,艺术风范以及改革创新的精神。

    赵派演唱风格是:高亢激越、行腔苍劲、沉稳、吐字清晰、韵味甘醇、声情兼备、刚柔相济。每一出戏的唱腔皆因塑造人物需要而定,先生经常讲:“声腔韵律,演戏演人,人各有异,突出个性,杜绝划一。”如:先生给我们传授河北梆子《打金砖》、《走雪山》、《调寇》等剧目时,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对弘扬民族文化却一丝不苟,随着时代的发展,他还不断地改革剧本,创作唱腔。

   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潘杨讼》是赵派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宋朝时杨延昭状告潘洪卖国,陷害杨家将共十大罪状,潘洪被拿至京。先前审案的刘御史因受潘洪之女潘妃之贿,被八贤王用金锏打死,又调霞谷县令寇准进京,封为西台御史复审潘杨一案。潘妃又向寇准行贿,寇准告知八贤王,求见八贤王后,寇准凭着正直的本性,机智的应答博得八王的信任。八贤王做寇准的后盾,并在潘洪傲慢狡赖不招供时,寇准和八贤王定计,“假设阴曹,夜审潘洪”,潘洪才吐露实情,据实将潘洪定罪。寇准,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北宋的政治家,曾深得太宗、真宗的器重。升迁的同时,也几次因为刚直不阿、敢言直谏,而被贬官流放,在宦海中沉浮不定。在《潘杨讼》这出戏中,喜忧不定是寇准的复杂心态的基本特征。剧中人物寇准的第一次亮相是在急匆匆的状态中登场的,紧接着就是“金牌调来银牌宣定”的一句高腔,这句高腔是“赵派”艺术风格的代表唱腔。热情的戏迷们称赵先生为“一口红”,顾名思义,即第一句唱就是满堂的喝彩声。有剧评家称赵派的这句高腔有如声破云雾,直冲九霄。高腔过后,接着是一句沉入海底的低腔。“倒叫我寇准心不安宁”最后四个字唱得浑厚刚劲,用“夯音”技巧演唱非常有力,掷地有声。这也是赵派艺术特色之一。先生在传授我们这句高难唱腔时常讲:要想完成好这句唱腔,必须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只用嗓子喊是不行的,要充分利用发声器官的共鸣腔体如:头腔共鸣、脑后共鸣、鼻腔共鸣等,科学地安排演唱中的气息,认真地做到“气沉于底贯于顶,气沉丹田贯三腔”,先生多年传授赵派艺术,竭尽全力,付出了很多心血。

赵派第四代优秀青年演员王硕《打金砖》

    赵派艺术的表演特色,独具直隶派老生的粗犷、夸张、热情、奔放的特点,同时又蕴含着深沉、细腻、含蓄、真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身段洒脱、刚柔相济,善于用优美的造型,创造特定的意境,突出人物的个性。在传授《潘杨讼》一剧中使用很多有难度的表演技巧。当寇准调入京城被封为西台御史时,虽然是受封,但没有欢天喜地,而是忧愁满怀。当寇准捧旨下殿来到五凤楼时,迎面一块巨幅悬匾,上面刻着宋室的忠臣良将的名字时,眼神专注而充满敬佩之情,由衷地唱出清官册中的各位忠臣良将。及至一转身,快步趋前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满意而欣喜地唱出“我寇准虽然官职小,清官册中也有名”时,不由地心花怒放,精神焕发。为了表现寇准的这种神态,赵先生精心探索,大胆创新,这时的寇准侧身捧笏,步态潇洒,吸收了舞蹈艺术造型美的表演技巧,把一个喜从心头起,笑从脸上开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寇准看罢五凤楼上的清官册,喜不自禁,正兴冲冲往前走,未料与八王爷赵德芳邂逅,寇准此刻害怕见到八王爷,可八王爷非要相见,宫人暗示寇准,见八王爷要小心。寇准听到此话,纱帽的双翅微微一抖,两眼惊中有怕,怔怔地看着金锏,脖子稍微有点缩,充分表现出此时寇准进退维谷、忧虑性命的心情。为了表现出寇准恐惧的心情,用了有难度的跪步前进,同时耍翅子,节奏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只是不敢靠近八千岁。当宫人喊道:“往上跪”时,寇准惊恐万状,利用了老生行当耍髯口的技巧,急速跪步前进。这段精彩的表演充分体现出赵派独特的表演风格。

赵派第二代陈宝珠老师《打金砖》太庙

  先生在剧目教学中,自始至终一直将抓住人物个性,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中心思想,揭示内心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每传授一出戏先生无不剖析透彻,讲解明确,示范入微,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先生在教学中抓住角色,把握住神与情,在他五十余年教学过程中治学严谨,严格课徒,诲人不倦,教戏育人。赵先生出身贫苦,14岁成名,不但艺术精良,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接触现代艺术,博采众长,拓5宽视野,敢于大胆突破,做到守成法而不拘于成法,于是创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形成了赵派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特色。

   1997年,在赵先生九十华诞之际,河北省文化厅、河北艺校、河北省梆子剧院为先生举办了盛大生日宴会。这是对一个老党员、老艺术家、教育家最大的安慰,他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的热爱,为繁荣祖国的戏曲艺术奋力拼搏。在九十余岁高龄的时候,他不顾晚年体弱多病,无论是五十年代省艺校一班学生还是先生的再传弟子,不分行当,先生总是有求必应。

2004年,赵鸣岐先生去世,享年97岁

先生的言传身教,我们铭记在心,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赵派河北梆子《打金砖》全剧视频

欢迎

转发分享

推剧、上传资料

进北京看演出群

扫码关注北京戏曲曲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