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宏艳 ||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精准施策?——基于对中美日韩12282名高中生的调查分析

孙宏艳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导读

对中美日韩四国122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发现,中国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有明确想法的比例最低,选择职业更看重收入、稳定性等因素,不看重“富有挑战性”;在职业准备上,中国高中生对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最感兴趣,但采取行动的比例较低,在相关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不足。

全文共6413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具有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培养其自我规划与发展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与举措。为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对职业的看法以及毕业去向,从而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日本、韩国及美国的研究机构,于2022年10月共同启动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调查项目。研究以中国高中生为主体,从国际比较视角探讨中国高中生在职业准备与未来规划方面的现状、差距与问题,从而获得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启发与思考。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1~3年级在校生,四国合计共调查了12282名高中生。其中,中国被试取自北京、陕西、辽宁、江苏、河南、四川6省(市)的24所中学,有3772名普通高中生接受了问卷调查;美日韩三国调查的高中生数量分别为1874名、4822名、1814名。





高中生的职业看法与职业准备



了解高中生对职业的看法以及为职业所做的准备,有利于更有效地指导他们学业与生涯的发展,提高其发展选择能力与规划能力。调查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在职业看法和职业准备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 仅四成多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目标


在参与调查的中国高中生中,仅有四成多(46.3%)高中生确定了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其中已经确定的占13.8%,大致确定的占32.5%;另有近半数(46.7%)高中生表示考虑过但没确定,有5.5%没考虑过,1.5%表示将来不想工作。对四国高中生进行比较发现,韩国高中生(69.1%)对将来想从事的工作有明确目标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美国高中生(58.2%)、日本高中生(54.7%)。可见,中国高中生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比例在四国中最低。


2. 中国高中生选择职业较为看重收入、稳定性、兴趣爱好等因素,最不看重“富有挑战性”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选择职业时较为看重的因素依次是收入(94.3%)、稳定性(92.4%)、兴趣爱好(91.1%)、能力发挥(91.1%)、工作环境(91.1%),以上五项占比均在九成以上;有决定权、为社会做贡献、员工福利、自主安排时间、工作地点等也是高中生看重的要素,占比多在八成以上;社会地位和富有挑战性占比均不足八成,其中“富有挑战性”(71.7%)最不被看重,排在末位。


对比来看,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最看重的前五个因素中,美国高中生依次是收入、稳定性、兴趣爱好、员工福利、工作环境;日本高中生依次是工作环境、收入、稳定性、兴趣爱好、能力发挥;韩国高中生依次是收入、稳定性、员工福利、兴趣爱好、工作环境。可见,四国高中生选择职业看重的因素总体来说是务实且多元的,收入、稳定性、兴趣爱好、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能力发挥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但比较而言,日本高中生更重视工作环境,韩国和美国高中生更重视员工福利。此外,美国高中生最不看重工作地点,日本高中生最不看重社会地位,韩国高中生最不看重为社会做贡献,这些影响因素在该国高中生选择职业时被排在最后。


3. 中国高中生对工作的首要印象是辛苦、有意义


对工作的印象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未来择业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现。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对工作的首要印象是辛苦、有意义,分别占86.3%和86.0%;此外,认为工作让人开心快乐、是为社会尽义务的高中生分别占74.0%和64.5%,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的高中生占48.9%,还有32.2%的高中生认为工作没意思很无聊。对比发现,美国高中生对工作的印象排序是有意义、开心快乐、为社会尽义务、为了生活、辛苦、没意思很无聊;日本高中生对工作的印象依次是为了生活、有意义、辛苦、为社会尽义务、开心快乐、没意思很无聊;韩国高中生对工作的印象依次是为了生活、有意义、开心快乐、为社会尽义务、辛苦、没意思很无聊。综合比较来看,中国高中生感到工作更辛苦,美国高中生感到工作更快乐,日韩高中生感到工作更多是生存手段。


4. 中国高中生对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最感兴趣,但采取行动的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对各种为升学或就业做准备的活动较为感兴趣。其中,对参观想报考的学校(88.4%)、了解职业信息或知识(88.5%)非常感兴趣,比例均接近九成。此外,对体验工作或实习感兴趣的占比83.4%,对参加志愿者活动感兴趣的占比77.3%,对参观企业或公司等工作场所感兴趣的占比75.6%。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对各项活动兴趣最高,韩国高中生对各项活动兴趣最低。差异较大的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美日韩高中生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77.3%、65.1%、49.3%、48.7%,中国高中生比其他三国高中生高出12~28个百分点(见表1)。


和感兴趣相比,四国高中生实际采取行动去为升学或择业做准备的比例均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其中差异巨大的是参观工作场所、体验工作或实习。如在参观工作场所一项,中美日韩高中生感兴趣与做过准备的分别相差约37个、41个、56个、26个百分点;在体验工作或实习一项,四国高中生感兴趣与做过准备的分别相差约45个、54个、57个、33个百分点。


5. 中国高中生学习最多的升学就业知识是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


在课内外学习更多与升学、就业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做好成长与发展准备。调查发现,有超半数的中国高中生学习过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59.1%)、学习和工作的意义(58.9%)、作为社会人的常识和规矩(56.2%)、选择毕业去向的方法(51.7%)、年轻人的就业动向(50.2%)等内容,而对于有关工作的法律、制度、劳动权利(49.7%)的学习,以及关于职业的种类或内容(48.3%)、处理毕业选择时感到不安或烦恼的方法(42.3%)等内容的学习,所占比例均不足半数(见表2)。


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对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职业的种类和内容、学习和工作的意义、选择毕业去向的方法、处理毕业选择时感到不安或烦恼的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均在四国中比例最低;尤其是在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职业的种类和内容两项中,与其他三国均相差10个以上百分点。除年轻人的就业动向一项外,日本高中生学习其余各种知识的比例均在四国中占比最高。





高中生的毕业去向与未来思考



了解学生对毕业和未来的思考,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观念与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意识,主动做好人生规划。调查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在毕业去向和未来思考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 八成多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希望获得硕博研究生的比例最高 


调查发现,多数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希望获得本科(29.1%)、硕士研究生(33.6%)、博士研究生(18.9%)学历的比例合计八成多(81.6%)。对比发现,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硕博研究生的比例最高(52.5%),分别比美国(38.0%)、韩国(12.0%)和日本(7.3%)高中生高出约14个、40个、45个百分点。日本(68.2%)和韩国(51.7%)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学历的比例更高,美国(39.9%)和中国高中生(29.1%)希望获得本科学历的比例较低。


2. 中国高中生未来工作地首选所在地中心城市,其次是国内大城市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希望未来能在所在地中心城市工作的占比最高(46.5%),其他依次是国内大城市(36.4%)、欧美发达国家(5.8%)、所在地区县镇村(4.7%)、发展中国家(4.6%)、其他(2.0%)。比较其他三国高中生的工作地选择,美国高中生依次是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区县镇村、所在地中心城市、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高中生依次是所在地中心城市、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区县镇村、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韩国高中生依次是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区县镇村、所在地中心城市、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他。总体来看,四国高中生均首选在大型的城市工作;但相比而言,中日高中生更想在大城市工作,而美韩高中生更愿意选择到所在地区县镇村工作。另外,和其他三国相比,中国高中生将欧美发达国家排序更靠前,将所在地区县镇村排序更靠后。


3. 父母是影响高中生毕业去向的首要因素,但中国高中生经常与父母讨论毕业去向的比例最低


对于中国高中生而言,父母对其毕业去向具有最重要的影响(59.4%),远超排在第二位的“教师”(28.2%)和第三位的“朋友”(26.2%),其余如兄弟姐妹、网络、亲戚、名人、学哥学姐、报纸杂志等也对高中生的毕业去向有一定影响。对比其他三国高中生毕业去向的前五位影响因素,美国依次是父母、亲戚、朋友、网络、兄弟姐妹;日本依次是父母、网络、教师、朋友、兄弟姐妹;韩国依次是父母、教师、朋友、网络、兄弟姐妹。可见,四国高中生均受父母影响最大,其中美日韩高中生受网络影响也较大。但是,只有22.8%的中国高中生经常与父母商讨未来生活和毕业去向问题,与美国(31.4%)、日本(25.2%)、韩国(23.8%)高中生相比占比最低。


4. 七成多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有明确目标,但也有超六成对将来感到不安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中有72.0%认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目标,64.0%坚信自己的前途光明,也有63.4%对将来感到不安,39.5%表示只要现在快乐就行不想以后(见表3)。比较发现,日本高中生对未来有明确目标、感到前途光明的比例在四国中最低,对将来感到不安的比例最高;美国高中生感到前途光明的比例最高。


5. 大多数中国高中生愿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变革,在四国中态度更积极主动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参与调查的中国高中生中有八成多(86.4%)认为要关注技术革新变化、收集相关信息,近九成(88.1%)希望学校能多教一些适应技术革新的知识,超九成(90.1%)认为要加强对各种生活的体验。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的应对态度与行为更加积极,对学校教育也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在选择关注技术革新变化、收集相关信息的比例中,中国高中生比美日韩高中生高出约6~43个百分点;在选择加强对各种生活的体验的比例中,中国高中生比美日韩高中生高出17~21个百分点;在选择希望学校能多教一些适应技术革新的知识的比例中,中国高中生比美日韩高中生高出11~15个百分点。





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建议



当代高中生承载着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厚望,他们有强烈的成长与成才动机,但又面临着学业压力大、心理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等各种问题。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1. 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已经或大致确定将来想从事职业的仅有四成多,八成多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有半数多希望获得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这说明中国高中生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对未来就业准备不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使学生未来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如果高中生仅把获得高学历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就会缺乏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也无法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从在教室里上课到带领学生走出去,从讲知识到提供学生多元职业场景体验,从内容的零敲碎打到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此增强高中生的职业认知和规划能力,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的发展需要。


2. 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务实的职业观和成才观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选择职业主要看重收入、稳定性等因素,最不希望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想到大城市而最不愿意到县镇村工作。调查还发现,有两成多中国高中生认为没有理想的工作就先不要就业,有六成多的高中生表示如果有够生活的钱就想悠闲度日。这些均说明高中生面对职业选择存在脱离实际、就业期望过高、忽视自身能力和兴趣、不想工作想躺平等问题。缺乏务实的职业观和理性的成才观,易导致高中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也容易在就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比较中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职业观教育,引导高中生了解高考改革、大学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科技发展等国内国际环境,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同时联合家庭树立科学的育人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潜能,形成科学务实的职业观和成才观。


3. 创设丰富的职场体验机会,提升高中生主动探索的行动力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对很多职场体验活动很感兴趣,但实际去做过的比例较低,而且对工作的印象以辛苦为主,感觉缺少乐趣。缺乏丰富的职业体验就很难对自我发展和职业选择有精准定位,即使上大学选择专业也存在较大盲目性,并由此导致学习无动力、就业无能力,进入职场后获得感低、幸福感差。因此,建议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自我与职场体验的机会,引导其在探索中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优势,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规划,在规划中发展。


4. 指导家庭提升职业启蒙能力,促使家校社协同发力


本次调查发现,有六成多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感到不安,近三成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虽然家长是影响高中生毕业去向最重要的人,但只有两成多高中生经常与父母探讨未来的生活方向与毕业去向,说明多数高中生在家庭中得到的职业启蒙与引导非常少。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特别需要家庭的助力。因此,建议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契机和途径向家长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引导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职业兴趣与选择,把对孩子的职业引导贯穿在家庭生活的细节里,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5. 明晰学校教育核心目标,提升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软实力


本次调查发现,有近三成的中国高中生表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特长(28.8%),另有近三成高中生不想趁年轻尝试各种工作(27.7%),六成多不想奋斗只想悠闲度日(62.0%)。这说明这些学生对自我缺乏充分的了解,并且缺乏敢闯敢干精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局限于择业,还包括教会一个人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敢于创新善于合作、如何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与就业离得较远,但是对一个人的职场适应性与未来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明晰教育的核心目标,改变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倾向,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合作,使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适应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1期文章回顾  



林清华丨学校管理研究2023年度发展报告

谢   凡丨面向未来的校长领导力进阶

黄敏洁丨让百年老校焕发生命活力

赵德成,等丨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的校长领导力?

李冠宇,等丨何种校长领导行为更有效?——基于对30位骨干教师的深度访谈

刘莉莉丨名校长成“名”的底层逻辑及价值旨归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1期 · 学生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