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方晨 2018-06-03



王方晨 

档案

  王方晨,山东金乡人,六零后,中国作协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当过老师、专业作家,现供职于某杂志社。著有长篇小说“乡土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水洼》,中短篇小说集《王树的大叫》《背着爱情走天涯》《祭奠清水》等,共计六百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文学选刊。曾选入中国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排行榜,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中国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奖、年度军旅优秀文学作品奖、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优秀图书奖等。

发表的作品


2017年

中篇《农夫吁天录》·芒种.4

短篇《大台,才台,我打一个筋斗云》·作品.1

2016年

长篇《芬芳录》·雨花.4

中篇《嘎达梅林》·飞天.1

中篇《拜芝麻》·中国作家.5  

中篇《遗情录》·红岩.4

中篇《陪土豪上路》·长江文艺.8

中篇《玉米人生》·红豆.9

短篇《世界的幽微》·天涯.2

短篇《河水、门墩和鱼仙女儿》·星火.2

短篇《花局夫人》·芙蓉.4

短篇《阿基米德的一天》·人民文学.7

短篇《花局夫人》·芙蓉.4

2015年

长篇《老大》·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篇《女病图》·青年文学.2

中篇《青铜坠落》·鸭绿江.2

中篇《人人都来打老虎》·绿洲.2

中篇《全民告朕记》·长城.3

中篇《元宝的耳语》·江南.3

中篇《断指记》·解放军文艺.7

短篇《丰柔的买陂塘》·《广州文艺》.1

短篇《镀金鸟笼》·创作与评论.7

短篇《麒麟》·作品.9

2014年

长篇《公敌》·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篇《少年兮归来》·时代文学.1

中篇《美人儿无敌》·绿洲.3

中篇《遍地英雄下夕烟》·江南.2

中篇《黄豆历险记》·芙蓉.5

中篇《大陶然》·上海文学.12

短篇《妈奶奶的难日》·广州文艺.3

短篇《月亮的舞蹈》·长江文艺.3

短篇《大马士革剃刀》·天涯.4

2013年

中篇《神马飞来》·红岩.4

中篇《一个人的桃符纪》·陕西文学.3

中篇《野嬢儿弄刀》·长城.6

短篇《东三条牲相》·作品.8

2012年

长篇小说《公敌》·中国作家长篇小说增刊

中篇《美丽时代》·红岩.2

中篇《善行记》·长城.3

2011年

长篇《老大》·台湾秀威资讯

中篇《赶着驴车往北走》·岁月.1

中篇《走失者》·青年文学.3)

中篇《小人光乐》·广州文艺.6

中篇《等待提拔》·绿洲.4

中篇《向您致敬》·长江文艺.11

中篇《心病》·啄木鸟.11

中篇《女人之围》·福建文学.12

中篇《喂,上树!》·芙蓉.6

短篇《水妮子的火》·啄木鸟.2

短篇《我系一个兵》·解放军文艺.5

短篇《一只鸡蛋》·安徽文学.11

短篇《美丽慧芬》·天涯.6

2010年

中篇《柳柳谣》·飞天.3

中篇《巨大灵》·江南.3

中篇《鱼哭了水知道》·山花.5B

中篇《罗斯夫妇的夜宴》·时代文学.5

短篇《小学校里的半个政治家》·天津文学.4

短篇《甘蔗啸》·长江文艺.6

短篇《猫狗游戏》·作品.11

2009年

中篇《暗处之花》·山花.4

中篇《乡村案件》·长江文艺.6

中篇《小表叔》·小说月报原创.4

中篇《水袖》·中国作家.7

中篇《乡村总统》·长城.5

中篇《去往约塞米蒂》·广州文艺.10

中篇《舅父》·时代文学.11

短篇《一树桃花》·朔方.2

2008年

中篇《夏季口令》·解放军文艺.2

中篇《猫样年华》·特区文学.2

中篇《乌黑妈妈》·百花洲.4

中篇《桃之夭夭》·星火.5

中篇《环肥燕瘦》·特区文学.6

短篇《黑罐出世》·岁月.1

短篇《北京鸡叫》·山花.2

短篇《高老头和水仙花》·广州文艺.11

2007年

中篇《花炮》·芒种.1

中篇《水洼》·解放军文艺.4

中篇《东八区的温度》·长城.3

中篇《红雨纷纷》·百花洲.4

中篇《爱情猪皮戒》·时代文学.5

短篇《石头开花》·山花.1

短篇《小石头的天堂》·青春阅读2.7

2006年

中篇《农事芬芳》·江南.3

短篇《唐砝的大地》·当代小说.1

短篇《炸日本面包》·长江文艺.2

短篇《游荡乡野间的奇情少年》·朔方2.3

短篇《银杏树的颂歌》·山东文学.4

2005年

中篇《逍遥生》·朔方.1

中篇《田素娟海上行》·百花洲.3

中篇《鸡年月》·江南.4

短篇《十三亿》·延河.2

短篇《绿叶门》·山花.3

短篇《万宝的亡灵》·作品.6

短篇《牛为什么会哭》·小说林.5

2004年

中篇《八月之光》·天涯.1

中篇《到灯塔去》·百花洲.2

中篇《一个局》·时代文学.3

中篇《将军和故乡》·神剑.3

短篇《福气》·当代小说.1

短篇《祭奠清水》·人民文学.2

短篇《豢狗》·岁月.3

短篇《正午的气息》·山东文学.5

短篇《窥视》·山东文学.5

短篇《生意》·黄河文学.5

短篇《玫瑰幻想》·当代小说.12

2003年

中篇《樱桃园》·时代文学.1

中篇《死魂灵》·上海文学.3

中篇《局外人》·电视文学.2

中篇《冯积粮》·山花.3

中篇《麻烦你跟我走一趟》·时代文学.4

中篇《人都是要死的》·长城.6

中篇《赵玉桃》·红岩.6

短篇《大声歌唱》·解放军文艺.1

短篇《小镇上的“公家”大叔》·北方文学.2

短篇《一声响亮》·当代小说.3

短篇《秀色可餐》·春风.4

短篇《螳螂之恋》·春风.5

短篇《金银岛的红烛》·延河.5

短篇《青草·镇宅之器》·当代小说.10

短篇《猴王鲁振东》·少年文艺.10

短篇《士兵在歌唱》·神剑.5

2002年

中篇《大豆的归途》·解放军文艺.2

中篇《塔镇的塔》·北京文学.5

中篇《庆典》·春风.8

短篇《杀牲口·炮公·妻树》·雨花.1

短篇《金乡大儒》·佛山文艺.1

短篇《牡丹花开》·牡丹.3

短篇《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蠢货的》·当代小说.6

短篇《落花流水》·佛山文艺.12

2001年

中篇《日本是一个省》·时代文学.1

中篇《人·土·灵》·山花.2

中篇《生命是一只香油瓶》·黄河.4

中篇《与悬铃木斗争到底》·山花.9

短篇《村长的原则》·青年文学.2

短篇《我是你的大玩偶》·佛山文艺.2

短篇《一九七○年的乡村幼儿》·延河.3

短篇《美丽的自行车》·岁月.3

短篇《大气突围》·岁月.3

短篇《北方的心》·朔方.6

短篇《春梦·头发》·当代小说.10

短篇《咱家的月宫》·飞天.10

2000年

中篇《死不了的小虾》·解放军文艺.4

中篇《毛阿米》·上海文学.6

中篇《吃掉苍蝇》·上海文学.7

中篇《大市民李四》·当代小说.7

中篇《树上的孩子》·延河.9

中篇《世纪之垒》·特区文学.5

中篇《黑妮儿飘飘》·青年文学.11

中篇《扑满》·青年文学.11

短篇《心眼儿》·朔方.1

短篇《乡村火焰》·人民文学.2

短篇《说着玩儿的》·东海.3

短篇《跑吧,兔子》·山花.7

短篇《王树的大叫》·岁月.7

短篇《老子天生是好汉》·佛山文艺.8

短篇《狗日的小康》·雨花.9

短篇《桃桃之役》·朔方.10

短篇《兔子回来了》·朔方.10

短篇《我是小孩儿》·儿童文学.11

1999年

短篇《无助的豆苗》·雨花.7

短篇《歌逝》·山西文学.11

短篇《树的哲学》·儿童文学.11

1998年

短篇《觅汉》·山东文学.5

1997年

中篇《村长和牛》·山东文学.2

1995年

短篇《乡村式复仇》·山东文学.9

1994年

中篇《谁》·时代文学.2

短篇《上学》·山东文学.8

1993年

短篇《小庄》·山东文学.5

短篇《斑斓虎皮》·山东文学.8

1992年

短篇《霜晨月》·中国作家.1

短篇《死去的土》·山东文学.1

1991年

中篇《响桶》·山东文学.8

短篇《绿地》·山东文学.5

1990年

短篇《山泉》·山东文学.8

1989年

短篇《笑里沉沦》·奔流.5

1988年

中篇《林祭》·当代小说.1


.

李敬泽:王方晨以小说为生命,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为纯粹的写作者之一。他的小说由乡野的复杂经验出发,力图抵达对人的现代乃至后现代境遇的洞察和想象,他的乡土叙事与中国现代以来的乡土叙事传统有一种紧张关系,他独调别弹、孤身犯险,行于乡野而怀先锋之志。

莫 言:方晨执着坚毅,坚持写作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小说,其实已经很难用“乡土”限定,他写的是超越城乡的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揭示了当下中国巨大变化中人的精神的丰富层面。

吴义勤:王方晨对文学极为虔诚,既有爆发力,又几乎是耐力最好的作家。他的作品质地坚硬,探讨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或者人与人,或者人内心里比较幽暗的那一部分。

胡 平:王方晨做小说与众不同,他看得比一般作家更深。他笔下的悲剧有时是一种无法解脱的悲剧,本原的悲剧,也是我们认为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哲学的原因。

施战军:王方晨不是一般的作家。他的爆发力像核弹头,永远处在能量巨大的待发状态。到后来他的小说世界是宽的,敞开的。敞开以后,到了“老实街系列”,他开始变得通透,开始由较劲变为苍劲,由沉浑变为灵透,同时他有了以前所缺乏的一些感受力。他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孩童,永远带着一种审美好奇心。这种审美好奇心使他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细节,甚至是自己过去看不到的那种细节。

何向阳:王方晨的先锋性不是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他的认识和在人物身上的发现,同时又保存了中国传统上古神话的古典风致。

贺绍俊:王方晨的《大马士革剃刀》堪称炉火纯青的艺术精品,叙述密不透风,却又处处暗藏“杀机”。大马士革剃刀就像是福尔摩斯的眼睛,看穿了层层假象。这就是一篇小说作为艺术品带给人们的一种艺术享受。

王 干:王方晨显然不属于流星型的作家,而是属于恒星型的,但他发出的却又不是那种幽暗的光,他经常发出明亮的光。他的《大马士革剃刀》是具有多重意义上的小说。

李掖平:王方晨的“老实街系列”小说,是一套关于城与人的连环悼亡曲。这些小说明面上是在重复与强调老实街上的老实人的品质,却在深层上不断揭示这种品质的虚假和恐怖,将所有心力都用在描写老实街的人如何不老实,用在拆穿老实街的假面上。这些故事既让我们看到了美善,也看到了丑恶,更看到了美善与丑恶之间的地带。可能这就是王方晨笔下变化着的济南城与人,或者是所有变化着的城与人。于是,小说在这种建构和解构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老实街免不了要被拆毁,这是宿命,关键是,时代将要在老实街的废墟上建起什么。这是王方晨的忧思,也正是读者念念在心的。

梁 鸿:一条街,一个时代,百态人生,无尽世相。器物、手艺和人性、道德的互相纠缠,展示出了生命之复杂和幽微。“老实街”的名称是人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一种修辞和面对未来的希望。王方晨总是能够寻找到独属“老实街”的语言和纹理,为我们创造一个真实感和历史感交织的空间,行走在其中,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甚至未来。

黄德海:王方晨的“老实街”系列,在想象中建筑了一条支汊纵横、纹路复杂的老街,写出了一个既是秘密的也是公开着的市井世界。人在这街上,舒展,委屈,得意,困顿,正如人在人世间的样子。小说里有老词、老韵、老味道、老道理、老说法,却也能看到新时代的探头探脑、无知蛮横、不屈不挠,氤氲出一种难以清楚说出的复杂意味。

张艳梅:王方晨的写作充满理性之美和智性光彩,具有坚实的文学质地、宽阔的文学视野、纯正的文学品位、多元的文学才能。他不仅思考人的存在,而且努力探究存在背后的所有东西。


我怕了写小说

王方晨


写小说有什么可怕?我来讲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有关技术方面。

马上就要到二〇一七年元旦,室内不冷,可我脊背有点发凉。又一次受了提醒,自己可不再是年轻人了。同时,我也明白,自己早过了那种下笔万言、一挥而就的时候,写作成了对一个人的耐力、记忆力、灵活性、元气和信心的考验。几乎每篇作品,不论长短,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瞻前顾后。没想到,老了老了,反而开始对很多东西拿不准。包括曾经熟悉的字词,常常需要反复借助字典和网络,查证其准确的意义和用法。对史料、典故,莫不如是。

人老多疑。我觉得是这样。

既然免不掉人老,要不多疑也不实际,那就尽量往好处去看。多提出问题,多为自己的写作设置些障碍,多做些沉淀,或可提升文章的品质。一直以来,如果我在行文当中遇到了什么难过的“坎儿”,不从根本上打掉、销蚀掉、解决掉,我是不会往下走的。以往我有个观念,那就是汉字不光有色度,还有温度,有硬度。喜欢将什么色度的字跟什么色度的字搭配组合,我会有一个比较自觉的把握。我也倾向于给文字降温,钟爱那些有质感的字词,留意把这些字词念在嘴里的感觉,顾及音韵音节的谐和。这种情况,到老了,反而又在加重,不免费时又费力。

显然,写小说从技术上讲开始变难了,自然也减了速度。权且认为这样好的原因我不说了;认为不好的原因则是,写小说很磨人,而这实在是怕不慎被人“耻笑了去”。可是,真要因豕亥鱼鲁而惹人耻笑了,已到年老健忘的年纪,那也没办法。

字典里有个成语我一直没在小说中用上,叫作“狐埋狐搰”。不妨我在这里用一次,我现在的写作状态就是狐埋狐搰。你说,缘何不怕?

果真没用过么?或许也不一定。也许有一天,我既不敢写,也不敢说话了。

第二个意思,写小说就是进入一个蛋里。

你要以为这个蛋是个鸡蛋就错了。

这个蛋是个石头蛋、铁蛋、钢蛋,而且这个蛋很大,是个巨蛋。李敬泽先生之懿文《巨大的鸟和鱼》中写道:“每天晚上,一只银白的鹅都在孵育一枚巨大的卵。”我说的这个蛋,就是这样的“卵”。

这个蛋大到也可以像那条背负着古埃及大地的鱼,也可以像游弋“北冥”的那条名“鲲”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行者一日过鱼头,七日过鱼尾”。而实际上,在我看来,它比世上所有民族传说中的鱼、鸟,都大。它大过了一切,以致无法形容,因为它本身是无形的。人们从来就无法确定小说里的疆域系方系圆。

有时,它却又很小,小到使人相信并没有这样一个蛋。

不论大小,它都拥有一个坚硬密实的外壳。这种坚硬和密实也无法形容,比作石头、金属,不过是姑妄言之。它甚至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的魔法。魔法之下,金刚不坏,刀枪不入。

小说家却要直面这个蛋,以寻求进入隐秘世界的方式,一次次发现,它没有丝毫缝隙,更没有宽敞的门窗。

每次写作之前,我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完成这样的一种进入。

我说的第三个意思,写小说是以常人之身,行非常人之事。

写小说三十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对自己抱有如此深重的怀疑。世界之大,我仅知毫末。从村子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我身份不过是学生,老师,作家,编辑。我生五十年,前五年事便已模糊。稼穑,吾不如老农。为圃,吾不如老圃。读书,或不如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行路,常在家与单位之间。目力,十几岁就近视,不知不觉,又花了,一架近视眼镜常常是戴了摘,摘了戴。论说话,一句花言巧语不会!平时一开口,就先顾忌别人听了是否觉得不够坦诚、朴实,有悖齐鲁礼仪之邦的教化。你看我貌似得了一点成绩,我看自己则一无是处。

要说有一点优长,可能就是比较耐得住寂寞。

有人问,不说话能憋死吗?我的回答,憋不死。反正一个星期不说话,我没憋死。

再憋一星期怎么样?我认为还是憋不死。

为什么不说话?去写小说了。

话都到小说里去了!

不过是在四五年前,我说过“一个成功的作家,应该具备的艺术品质有千万种,但我最看重的,是作家深刻而独特的内心体悟。事实上,正是这种体悟,打开了作家面临的坚硬的现实世界。”而今偶然看到这段话,我误以为是别人对我的评语。一查,原来竟是自己所道,而我全忘了。回头看,这话说得似不甚朦胧。

我自己本是常人之身,却跟一只神奇的蛋较上了劲儿。这却是我的日常。几乎每天,我都在进行对这个蛋的凝视,心怀穿越之志。而且,每天,都似乎有一个声音,在悄悄告诉我这种穿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耗尽心力。

但是,意外时有发生。蛋壳被打碎,或者如同被一种奇强的化学药水消融,让我一再多多少少地得以看到李敬泽先生所描绘的那种奇异灵动的景象:一只银白的鹅在孵育一枚巨大的卵。如果那个世界没有巨鸟和巨鱼,没有银光闪耀的汪洋,没有长风浩荡,没有天马行空,天花轻盈,没有为穿越所做的努力,对我而言,意义必定大打折扣,或消失殆尽。

那样的一个世界,为我所孜孜以求。没有谁能比我自己更清楚在进入这个蛋之前,我的内心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溃败。

确实,我是怕了,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有太多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为打碎蛋壳的无限坚硬,需要我练出巨人的一击。为消弭那牢不可破的魔咒,也需要我移了性情,去往虚空里,承接一些来去无踪的法力。那或是一种穿墙术,而我实为常人,对于万一夹于墙子之中,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20161228

专题编辑:梁豪


定价:180  元

立即订阅


精彩回顾

【写作观】张惠雯:关于幸福——《欢乐》创作谈

[写作观]李为民: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了

【写作观】黄蓓佳:行到水穷处

【写作观】陈仓:扎根无疑是“回去”的一种有效途径

【写作观】强雯: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写作观】王手:短篇小说的可行性

【写作观】斯继东:契诃夫老师

【对话】徐艺嘉 王 甜:柔软与坚硬——女性视角下的军旅小说写作

【新刊速递】《人民文学》2016年第11期,文坛常青树王蒙最新力作《女神》

【写作观】杨怡芬:逃逸与虚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