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电视里的人离职都要抱纸箱?

彤 云 黄俊皓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0-12

十一黄金周刷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剧中人物离职必抱纸箱。

在电视剧里,离职的人总是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将一些文件装进体积不大的纸箱中,最后一个人抱着纸箱,在众人的注视下独自离开公司......

前阵子热播的《骄阳伴我》中,宋晨陪盛阳离职的场景里,两人也都不出意外地各抱了个纸箱。


盛阳离职抱个纸箱
宋晨离职也抱个纸箱

影视作品中的这种展现方式,将所谓离职的场景刻进了观众们的DNA中,纸箱这个常见道具也顺理成章变成“离职”的象征物。

然而现实中的离职场景并非如此:物品少的人离职状态可能和平时下班回家没什么两样;物品多的人离职堪比搬家,几个行李箱都装不下。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什么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钟爱让离职者抱纸箱?

纸箱与符号互动论

到底是谁最先将“纸箱”与“离职”挂钩,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纸箱”这一象征已经成为了视听语言的一部分。

纸箱拥有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虽然纸箱不结实、不防水,收纳物品时大件放不下、小件用不上,搬运起来又不省力,对离职者而言非常鸡肋。但纸箱相对更适合装更多东西的蛇皮袋、省力的拉杆行李箱,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大小适中,既显眼又不突兀,且中景(只拍人物上半身)、全景(拍人物全身)中都能看到,还不会挡住演员的脸。假如换成蛇皮袋、行李箱,只能在全景状态下进入画面,且位置不显眼,不利于视觉信息传达。

使用行李箱的全景效果丨图源:《一仆二主》

纸箱更符合职场人设。

外观方方正正、朴素简洁的纸箱,抱起来显得自然大方,避免了累赘感,符合职场白领人设。

纸箱还不容易产生歧义。

因为拉行李箱的感觉很像要出差、度假;拿蛇皮袋与白领端庄、有序的形象不搭,感觉更像破产要去睡马路;而什么都不拿,与正常下班没差别。然而,我们一看见主角用纸箱收拾东西,哪怕没有看之前的剧情,也能意识到主角将要离职。

而“纸箱”与“离职”之间的关联,属于符号意义上的 “交流”,也就是“符号互动”。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和他的学生布鲁默创立了著名的符号互动论,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个体如何赋予他们与其他人交流的符号信息以意义。

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不断给符号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了传播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几乎可以解释人类世界一切的信息交流,上至一门语言,下至信手涂鸦,都可以用符号互动论来解释。

而电视剧的桥段将“离职”与“纸箱”联系在一起,就是在给镜头前的“纸箱”赋予意义。我们可以如此进行推理:离职时使用纸箱子大致上是源自于一种社会共识或惯例,即离职者需要整理和搬运个人物品。

虽然现实中每个人要整理的物品数量、大小都不一样,但在电视剧中主打一个“象征性”,选择“纸箱”这个符号来规范化地象征“整理和搬运个人物品”这一行为。抛开现实生活中纸箱的实用性不谈,“纸箱”能够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其符号价值已经得到了实现。

道具除了成为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跳出符号意义的道具

道具用得好,加分没得跑,但用好道具并不容易。

在电影研究中,学者们将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戏用道具,一种是陈设道具,其中陈设道具是创造环境氛围的手段;戏用道具则有助于演员表演,能塑造人物性格和经历。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奥本海默》中,主角奥本海默曾试图用毒苹果杀害自己的老师布莱克特,于是影片中就有了玻尔手持毒苹果,与布莱克特在剑桥实验室同框的画面。

此时玻尔手中的毒苹果就是“戏用道具”,它暗示了制作毒苹果的青年奥本海默不太稳定的精神状态,也揭示出了他丰富而矛盾的内心世界,推动了影片的情节发展,是整部电影的重要线索之一。

手持毒苹果的玻尔丨图源:《奥本海默》

而画面里作为背景的其他陈设,虽不如毒苹果的地位重要,却也有着自己的存在价值,写满公式的黑板、摆放有秩的试管、散落书籍的讲台等等,为观众还原上世纪真实科研环境的同时,也展现出那个时代自然科学百花齐放之美。

《奥本海默》的陈设道具,高度还原上世纪的嘉士伯实验室风貌

陈设道具在视觉上的作用不可忽视,没有特殊寓意的道具常常会被导演用于平衡画面、增强色彩,好的影视作品在还原最真实的时代背景的同时,对每一件陈设道具的设计都相当考究,以同时满足作品的纪实性与艺术性。

比如谍战剧中常常出现的绿色台灯,既暗示了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又增强了画面色彩,成为谍战剧中的经典陈设道具。

相比之下,助力演员表演的戏用道具,则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就像《盗梦空间》中贯穿电影始终的陀螺,是主角分辨自己是否在梦境之中的重要戏用道具,无需鲜明色彩、独特造型,就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在影片结尾,诺兰导演还特意将镜头给到旋转的陀螺上,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至今仍是观众们争论的焦点,小李子最后真的清醒过来了吗?

图源:《盗梦空间》

与小李子手中贯穿整部电影的陀螺不同,纸箱这种道具仅在角色离职时使用,对角色的人物塑造没有突出作用,很像被抱起的陈设道具。

那么,纸箱到底是什么道具?

戏用陈设道具——纸箱

职场剧中常见的纸箱,也有自己的“时代背景”,默认存在于现代社会,作为陈设道具时,对环境氛围的创造力较弱,因为观众很难通过一个纸箱,判断出某部剧具体展现的年份,还会下意识地以办公室中的其他陈设作为判断依据。

纸箱作为戏份较少的道具,与主角的短暂接触中也可以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经历的戏用道具。

在电视剧《守婚如玉》中,知三当三的华莎也是抱纸箱辞职的,当时她被男方抛弃,却未婚先孕,还被闹到公司,受上司训斥时直接辞职,正处在人生最低谷。为了表现出华莎当时的落魄状态,纸箱专门选择破旧的外观,箱口敞开的状态有种随时会散架的既视感,而演员搬纸箱的状态也显得格外费力。

电视剧《守婚如玉》中华莎用废旧纸箱带走文件

电影《毒液》中,女主被辞退时所使用的纸箱则更为精致,封装完整的纸箱看起来也更方正、有秩序感,似乎更加符合《毒液》女主干练、独立的人设,而纸箱的人性化外观设计,也让女主搬起来毫不费力。

电影《毒液》中,女主被辞退时使用纸箱
其实离职抱纸箱在国外职场较普遍,也常出现在外国影视剧中,只是近些年才在国产剧中盛行的。

事实上,所谓的戏用道具和陈设道具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导演们利用纸箱的特殊性,在上面设置一些推动剧情的关键信息,那么平平无奇的纸箱也能随时咸鱼翻身,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便是影视道具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肖芃.社会语境下的电视剧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09):62-65.

[2]CHARLES R. WRIGHT,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ume 24, Issue 4, WINTER 1960, Pages 605–620, https://doi.org/10.1086/266976 
[3]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 史安斌主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5]刘小钢.谈电影的道具创作[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3):109-110.

[6]郑立恒.作为道具的手机在电影中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50-152.

推荐阅读
史上最火十一,你花了多少冤枉钱
人造子宫真的要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